西就应该无拘无束的。
但是想想,也不好让她太无拘无束,总要给她点事情做才是。
“我看你似乎挺喜欢和那些商人待在一起的,这是为何?”
陶安安先是白了一眼,她能在万平县干出许多事情来,这些商人,尤其是乔老爷,都功不可没。
“我先问你,你是怎么想的?”陶安安反问。
“我听太傅说,那些商人不事生产,还唯利是图,有些行为为人不齿。”
陶安安点点头,有些商人没有良心,这是很常见的事情。
“所以需要去约束啊,但这约束是约束那些不好的商人,而不是好的商人,而且殿下,我问的是你的想法,而不是别人的想法,请审题。”
景寿还真就认真的想了想,以前他听太傅的,但是现在,一些商业活动他也参与过。
别忘了,他还是小红楼的东家。
现在的小红楼还在经营着,如果不经营,那些女人该何去何从?
包括他还去送粮,没有钱财,就不要提什么送粮了。
自己参与过,体会过,他觉得作为商人不该被人如此对待。
“商人只是一个身份,不应该被定义为好坏。”
陶安安满意的点点头,又用她的手摸了一下景寿的衣袖。
“你是找不到手帕吗?”
要不是经历过乞丐一般的日子,景寿早就先将陶安安打一顿再说了。
“你说什么?哦,对不起,我给你擦擦。”
擦擦有毛用。
但陶安安真就擦擦完事儿。
“百姓们有粮食是第一位,不过能让百姓们的日子过得更好,一定要靠商人,是商人给百姓们带来了布,带来纸,带来了其他的生活物资。”
听陶安安这么一说,景寿对于商人的认知就更加具象化,而不是曾经太傅教导他们,用上的几个词语而已。
“国家有六部,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,这里面和钱粮有关系的便是户部了,但是这户部却不管理商业活动,这不好。”
“这是何意?”
“我猜,朝廷的钱财,也就是国库,是依靠户部的税收作为进项的。”
“还有皇庄。”景寿补充道。
“这税收的大头是商税,而这商税也仅限于过路的货物税,是不是?”
“是。”景寿作为皇子,这点他还是清楚的。
“但即便是有税,那些个商人还是趋之若鹜的干这件事,可见利益之大,那为何朝廷不做这件事?”
陶安安对于这一点就挺奇怪的,你看看西边的那些,能出海获取资源的,大多数都是皇家的旗号。
“与民争利,那些老大臣说是暴君之所为。所以,也禁止官员从商。陶大人,你的许多行为都会遭到朝中之人的口诛笔伐,参你一本。”
陶安安对此不屑。
“朝廷开铺子,这管铺子的人是个官,不就好了吗。再说了,朝廷挣了钱,这钱会用来干嘛?还不是会用到老百姓的身上,难道要等这钱都被世家大族给赚走么。”
许多历史剧都告诉陶安安,这片土地上不穷,但朝廷很穷。
这个观点让景寿的眼睛一亮。
“除此之外,有个部门专管这种事情,还可以制定货品的价格,从而抑制虚抬价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