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。
说他是泥窝窝里出来的小农民,上不得大雅之堂…
对于这些攻击谩骂他的人,潘小安丝毫不以为意。
他命人在府衙前的校场上,垒了一座四方台,名为:去伪存真
潘小安还写了一幅单联在上面:是伪难真,理需明辨
这个明辨台,这几天又热闹起来。
鲍旭在时,这明辨台成了他逞威风的地方。
现在鲍旭被赶走,这明辨台,又成了落魄文人的聚集地。
这几日正逢农忙,这些读圣贤书,没有高中的人,他们对于种地这事,既不在行,还满是鄙夷。
他们心中有郁结之气,自然需要发泄出来。
这两天,他们不在说宋为正统,潘为奸臣之语。
这两天,他们开始对官绅一体纳粮,诟病起来。
“让我们乡绅,文人,与那些泥腿子一处纳粮,这种有辱斯文,道德败坏的事情,也只有潘小安能办的出。
东昌府交到这种人手里,前景堪忧啊。”
他们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。
他们已经忘了,鲍旭是怎么喂他们马尿喝的。
潘小安路过明辨台。他见上面围着十余人,便要走过去。
莫前川和孟奇同时出手拉住他。
“小安哥”
“小安大人”
潘小安看着这二人,“怎么?你怕他们害我不成?”
“小安哥,别去了。他们不吐人言。”
“小安大人,还是让我去宰了他们吧。”
潘小安哈哈大笑,“你们不说,我还不好奇。现在啊,我只想听听他们怎么说。”
那十余人看潘小安带人走来,不但不慌,反而个个挺直胸膛。
他们怕鲍旭,因为鲍旭不会和他们讲道理。
他们不怕潘小安,因为潘小安有石刻立在东昌府府衙:不可因言罪人
潘小安来到台前,这些人头抬的很高。
潘小安心里暗暗好笑,“要是你们能一直这么骄傲,我就服你们。也算你们有了文人风骨。”
“咳咳”潘小安咳嗽一声。
“哥几个还没吃吧?”潘小安就会唠农村嗑。
这几人多少沾着点懒,他们的嘴唇都干起皮。
要是没人伺候,他们连口热水都不会烧。
他们把脸仰的更高,一副要你管的表情。
“刚刚你们在聊什么?我看挺热闹的。怎么我一来,你们不聊了呢?”
“话不投机半句多”一位中年书生说道。
潘小安对他有点了解。这人名叫文征,也有神童之名。十岁参加科举,一下就得了个秀才。
可是好远也就此用尽。此后屡次三番都没有考中,算是蹉跎了岁月,黯淡了时光。
“文秀才,你说话不投机半句多,我且问你,你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?”
欧阳修革新科举之后,文风为之一变。但他退隐之后,科举又恢复到老样子。
文秀才一直学做八股文。少读词集,一时之间,被潘小安问住。
“什么出处?只是一句话而已。”文秀才嘴硬的很:
“我只是随口一说,你却当了真。你也不过是个小农民,读过几本书?”
“文秀才,你少看不起人,有本事你和我比比诗词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