朵宁三卫的哈尔歹造反,其实是在王秦的意料之中,一些颇具远见的文臣武将同样清楚。
哈尔歹掌握朵宁三卫,在最近短短几年,大量吸纳草原四散的游牧之民,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张。
又有朝廷的拨款资助,加上贸易不断,收入提升,哈尔歹积聚了一定的力量,野心自然随之增长。
趁着王秦病危,汉廷朝局震荡,哈尔歹看到了起兵成功的希望,于是他把大旗高举,自封天命王,率军五万,直扑幽州边境诸镇。
此时天下大定,马放南山,幽州的军事力量相比几年前,已经削弱了一大半,而且军官们也懒散了下来,认为不会再有战事发生。
谁曾想哈尔歹会突然造反,猛攻诸镇。
担任北疆都护的史飞,察觉到了哈尔歹有异心,但他判断错误,认为哈尔歹会突袭北都,毕竟北都是北疆唯一坚城,得到了北都,哈尔歹就有了根据地,可以抗衡朝廷。
但哈尔歹见北都防御严密,史飞又是一个狠茬,若是选择突袭北都,成功率太低,反倒是幽州诸镇,戒备松懈,往来商队云集,有利可图。
所以,哈尔歹把心一横,率兵直扑幽州诸镇,他打算攻下幽州,占据幽州,和汉廷作对。
哈尔歹在起兵之初,顺风顺水,打下了不少城镇,搜刮了大批金银钱粮,寥寥无几的汉军,被他揍得抱头鼠窜。
这让哈尔歹很有成就感,如今汉人皇帝病危,国家大乱,年幼的太子孱弱,担不起事,正是上天赐予他哈尔歹崛起的时机。
在围攻幽州时,哈尔歹收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。
大汉皇帝的病好了!
并且以雷霆万钧的手法,稳定了朝局,同时派太子领兵前来讨伐他!
哈尔歹麾下的将领们闻讯吓得肝胆俱裂,如果要问这个天下,他们最怕谁?
毫无疑问,就是大汉的皇帝王秦。
起兵初期,他们也是被哈尔歹忽悠说是大汉皇帝不行了,新帝不堪大任,放眼大汉,没人能遏制他们了。
因此,他们才屁颠屁颠的跟着哈尔歹南下。
现在大汉皇帝竟然又没事了,之前的病重身亡,不过是他诈死引出乱贼的手段而已。
这他娘的太可怕了!
堂堂一国之君,还玩这一出?
朵宁三卫慌了。
在消息传来几天里,就有几千人偷偷溜走了。
哈尔歹气的跳脚,派出亲卫巡视,一经发现逃兵,立即斩杀,威慑全军。
事情到了这一步,已经没有转圜余地。
他只能咬着牙和大汉的军队干!
朵宁三卫聚集的都是草原最精锐的勇士,而汉廷派来讨伐他的军队统帅,就是传闻中懦弱无能的太子。
综合对比下,哈尔歹并非没有胜算。
如果能生擒太子王凛,哈尔歹就有了和王秦谈判的筹码。
到时候逼迫汉军从北都撤离,或是割让幽州诸镇,还不是他哈尔歹说了算?
这么一想,哈尔歹信心大增,在军队里大肆宣传汉军不堪一击,他们要一战擒拿大汉太子!
王凛带领五万禁军穿过燕都,眼看就要到幽州,派出去探路的斥候急忙回报,说是哈尔歹放弃了围攻幽州,直扑他们而来。
王凛顿时心惊肉跳,这是他第一次领兵打仗,无论是经验,还是实战,都是一片空白。
虽然他也学过兵法韬略,但那些都是纸上谈兵,战场上讲究的是随机应变。
王凛找来将领们商谈对策。
这群青年将领,个个都渴望建功立业,嚷嚷道:“区区哈尔歹,不足为虑,我禁军将士,乃大汉最精锐的军队,既然他们敢主动来攻,我们就给予他们迎头痛击!让他们知道我大汉禁军的厉害!”
“末将愿为先锋,取哈尔歹的头颅献给太子殿下!”
……
众将沸腾,摩拳擦掌,恨不得将哈尔歹大卸八块。
王凛见状,不安的心沉静下来,他对众将道:“好!给哈尔歹迎头痛击!让他知道背叛我大汉的下场!”
一众将领中,唯有一人,摇头叹气,一言不发。
王凛看的奇怪,于是问道:“这位将军,何故做此姿态,难道是认为我大军,不能挫败哈尔歹吗?”
那人出列答道:“哈尔歹准备充分,又是抱着不胜则亡的心态,主动迎击,我军会吃大亏的。”
王凛闻言,若有所思,问道:“你在军中担任何职?叫什么名字?”
“裨将,黄庁!”
黄庁不卑不亢答道。
“小小裨将,也敢在此大放厥词,乱我军士气!”
一些官阶高的将领冷笑道。
王凛看了看黄庁,“我们现在是议事,大家可以各抒己见,畅所欲言,眼下大战在即,还望大家团结一心,不要自己人伤了和气。”
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