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宫,太孙陪着太子出去了。
幕僚和属官各自下去忙了,前书房只有太子妃,她在看奏折和各种呈报。旁边的女官,在抄录她出来的东西。
最近,太子身子一直不错,东宫的事务都是他在牵头。太孙配合着,小事太孙就自行处理了。大事做好了,报于太子,由他定夺。
做事的时候,往往是一屋子人,太子妃不来也没关系。但她仍然坚持不懈到场。甚至有时,太子让她别累着回去休息时,她也温柔的拒绝。以不放心太子为由留下来。
但是留下来了,公务却伸不进手。只能在一旁听着,赶上她熟悉的领域,偶尔插一句嘴。说的对的,太子便点头采纳。
有宫女在门口轻声说:“娘娘,董詹士求见。”
“进来。”太子妃头也没抬。
董詹士进来,托着一个木匣子,“娘娘。”
太子妃抬起头,“什么事?”
“您知道的,前些日子,皇上交待给太子殿下几件要事。其中有涵盖六部的人员轮配,还有关于盐税的变动以及河套地区人员迁徙。这些日子,太子殿下和太孙殿下,一直在操办此事。您现在看的这些,也是之前的一些官员的考察和汇报。
这些材料,属下之前也都看过,有了一些设想。这次,更是根据皇上的要求,重新整理了一番。这些……就是整理过的。属下辅佐娘娘多时,娘娘的做事风格,略知一二。所以,在里头多有体现……想着,给娘娘提供个参考。您看……”
太子妃心中大喜,但脸上表现平淡:“哦?你有心了。此些事……本宫倒也做了些手稿的。难得你想在前头了,本宫就拿回去瞧瞧。”
“是。都在这里。”董詹士把匣子放在太子妃面前:“这些,应该是年底之前呈给圣上的。一般的来说,在年里皇上会先看看,修改。开年后拿出来,如无意外,就照此办理了。”
太子妃点头,手轻抚着匣子,“太子是有了初稿。刚才,本宫还在看一些呈报……看看有无疏漏的地方。你写的这些,本宫也参考一下吧。”
董詹士笑道:“娘娘做事缜密。这些,帮您开一下思路,别的也不当什么。属下告退。”
他走到大门,回头一看,太子妃拿起他给的匣子,站起身往后头走了。
这是要回她自己屋里看去了?
董詹士一笑,回府后又换了衣裳,到了那个小院。
李群在屋里等,“怎么样?”
“东西已经交给太子妃了。她急着拿回去看,显然是动心了。”
“嗯,她肯定会动心。那可是我准备了好久的!”
“只是,太子殿下的初稿虽然没看到,但是,应该也有了一定意向的。太子妃最近只在边缘,她的意见恐怕渗不进去。”
“这些都不重要,她即有野心,就怂恿她,成全她。早晚有一天收不住的时候,就会做些锦上添花之事。咱们可就事半功倍了。你需注意,这些事是可以办的,她如果提出别的要求,你得往后退退。别把自己搭进去。”
“是。多谢大人替我着想!”
他走后没多久,跟宋滔联系的那位王大人来了。“周大人!”
“坐下吧!怎么样?”
“宋家的事,已经安排好了。贺阁老一派的户部侍郎,有个兄弟,是渠县的县令,跟他们这一系联系上了。宋滔和杨向东给的东西已经抄给他们,回信儿说可以,并已经安排好了,开年就办!”
“好!”总算是有了开局。“你那边启动了,我再去找找贺阁老。宋尚毕竟有了爵位,又搭上了不少关系。动起来没以前容易……实在不行,还得吴王千岁出面……只是,不到万不得已,不走这一步。”
他没说出口:撕开血口子,引来狼群,我图什么?”
“大人想得长远又细致。”
李群暗笑,吃过那一次亏,我还不长记性?
……
太孙陪太子回来,安顿好了他。就有人悄悄的告诉了太子妃和董詹士的会面的事,具体说了什么不知道,但董詹士给了太子妃一个匣子。东西是从外头带来的。
太孙疲倦的回到后头,将娉婷气色很好,正在炭炉上烤红薯,屋里一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