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万岁!是不是得宣内阁大臣,待大臣过目后再起旨?”听到崇祯如此冲动,王承恩想的到时要周全许多,毕竟如果阁臣们都不了解情况就看到这份圣旨,那都不用想,直接驳回。
一旦被驳回,就算后面阁臣们知道了事情的经过,恐怕为了面子,东林党人也不会同意,估计到时候圣旨就成中旨了。
“万岁!此事不可急,待明日常朝再议反而会好!”听到崇祯直接下旨,薛濂也上前劝阻道,毕竟现在内阁还没有勋贵派的人,如果被驳回,那估计自家堂弟薛仲就要领中旨出兵了,这在大义上就说不过去。
看见王承恩与薛濂都劝阻自己,崇祯在热血过后也恢复了常态:“那便明日朝会再议吧!”
第二日,就是否南伐的事情朝堂上争论一片,先是以陈演、周延儒为首的部分东林文官阻止南伐,理由也和万历三十一年的文臣一样,南洋汉民皆是商贾,为商贾发动国战实属不智。
然后这次陈演、周延儒却没有像数十年前制止神宗皇帝的那群文官一样成功,因为东林江北派的内阁次辅吴牲站在了主站的勋贵派这边,连带着闽党、楚党都站在了主战派的队列,崇祯十六年二月初五的这场常朝,就以薛濂、吴牲为主的主战派胜了,很快!南伐军团的事就传遍了北直隶,继而向周边扩散开来,随南伐事宜一起的,还有南洋的数次大屠杀事实。
“砰!!!”
“岂有此理!搓尔小民居然也敢犯大明天威!”
江南!当南洋汉民的事传到这里时,这些忧国忧民的南方士子立马便举旗支持起了南伐的薛仲,只有少部分人觉得当务之急应该是解决流寇和盘踞东北清虏。
“我听闻两广总督多有纳士之举,反正我春闺也无法考上功名,既然如此,倒不如前往广州!”
“一同!”
“算上我!”
应天府一处茶楼中,不断有士子为南伐之事振声,连带着许多无法考取功名的士子都决定南下,不为官员,但愿为吏,这样的事已经成为了常态,江南各处都有着这样的一群人,就这样,从江南出发至广州的海船居然都排满了,一些坐不上船的士子则是选择骑驴南下。
不提江南,当南洋事情散布在民间后,两广的民心也达到了鼎盛,投军者每日数千,但由于三个军团已满,大多数投军者都只能以民夫的身份跟随南方军团前往南洋。
除开募兵处,韶州的官吏培训处也集齐了满满当当的各地士子,由于消息传递速度的问题,两广和湖广、云贵的士子早早就报名入仕了,而闽浙和齐鲁等地的士子却还在路上。
总督府内,负责韶州官吏培训的李朝年也在汇报工作。
“大人这一招简直是奇计啊,如今各地百姓皆支持我等南伐,如此我等就占了大义,而每日报名的士子也多有数十人,这样下去,待大军攻下弗朗机人的吕宋后,两广便可南渡数千官吏了!”对于薛仲这一手,李朝年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,以往都是北地百姓愤恨鞑子,南方百姓没有忧虑,现在通过圣旨将南洋诸事散播与各地,整个大明都对南洋的各个小国愤恨不已,觉得这些国家的罪行罄竹难书,识不知在南洋敢对汉民出手的只有菲律宾一岛罢了。
“哈哈!你这边赶快培训官吏,下个月我便要带军南下了,有民心助阵,最多五月,我必将菲律宾拿下!到时候你与薛方先将第一批流民运到南洋,派遣官员筑城开府,明年两广赋税想必便可翻上数成。”听到李朝年对自己的夸赞,虽然薛仲知道这是李朝年夸大其词,但薛仲还是很高兴,前有郑和七下西洋,后有薛仲经略南洋,当为美谈。
“大人放心!目前入册士子已有七百二十人,往后数月还会增加,而薛巡抚已经从北面的湖广与江西招收了不少逃荒的农户,待大人夺下南洋,便会有源源不断的百姓迁移南下。”听到薛仲说流民和士子官吏的事,李朝年自然不敢怠慢,他从当年的一海南卫同知做到如今的一府知府,虽然官阶没怎么变,但手中的权力却要大得多,他当年还真是赌对了,薛仲果真是条过江龙,自己算搭上龙鳞了。
“大人!”
就在薛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