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在打探陶家的消息,但是你永远要记住,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。”
春语的动作本来就不是很隐蔽,她行事一向如此。
要是她存了心思想瞒住宋宁,也不是做不到。
但是春语知道,这样将来被宋宁发现肯定主仆之间会产生嫌隙。
所以她干脆光明正大的打听。
听说那陶家本来就是朝着京城的方向逃窜的。
春语知道,陶家在京城还有一房远亲,在哪里也略有一些薄产,虽然比不得曾经,但是好歹也算是一个罗家出。
只是这一次京城下令,将所有的灾民全部赶到了距离不远的丰州,春语就在想,陶家会不会一同驱赶出来。
那个女人害死她娘亲的帐还没有算。
父亲的绝情,姨娘的阴狠,还有血肉骨亲的背叛,一件一件,像是山一般,压在她瘦弱的肩膀上。
可春语却不怕。
她听进去了宋宁的话,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。
只要她活着,她总能弄死那忘恩负义的一家人。
宋宁也看出了春语眼神中的恨意,只是她不介意。
能亲手害死发妻的一家人,又能是什么好人。
而愿意跟着娘亲吃苦被逐出家族的女孩子,又能是什么坏人呢。
这便是宋宁的善恶观。
让春语歇息后,宋宁久违的来到了宋珩和宋梨的院子。
男女十岁便不能同席了。
宋珩今年都快十一了。
他们虽然住在一个院子里,却是住在不同的耳房中。
宋宁想起冬天过去,马上就到了春分。
城里的书院也该开学了。
之前虽然给宋珩布置了很多作业,但宋宁其实并没有怎么教导这个孩子。
但是这孩子却天资聪颖。
又不认知的字,他总是会虚心好学的求问。
有时候是问春语,有时候看她不忙,也会问宋宁。
只是宋宁自从落户后一直都很忙,忙的脚不沾地,有时候也只有晚上入夜的时候才能看到宋宁的身影。
宋珩心疼姐姐,自然也不会这么不懂事的大半夜的去吵醒宋宁。
不过宋宁发现宋珩这孩子似乎在数学上面格外的有天赋。
这还是宋宁从春语教苏氏算账的时候发现的。
春语教导苏氏算账,苏氏算不明白,可一旁的宋珩却只是一遍心算,便算了个七七八八。
只是这古代的数学知识也实在是有限。
能懂一些简单的算数,在这里便算是文化文了。
宋宁走到窗沿下时,正好听到宋珩正在教宋梨背诗。
咿咿呀呀的,好不可爱。
宋梨背不出来,便歪着头和宋珩撒娇。
“哥哥,阿梨饿了,我能不能吃块桃酥在背啊?”
随着日子越过越好,苏氏也不在拘束着两个孩子的花用。
不说身上穿的用的,就是平时里一些矜贵的吃食,也是随时准备着。
不止是宋梨宋珩这里。
就是苏氏哪里,也是满屋子随处可见的吃食。
宋宁看见过不止一次,当时府里的下人还问宋宁要不要将点心都撤下去。
没见过谁家夫人小姐,在厢房里塞满吃食的。
可宋宁却懂为什么。
这都是因为流放的路上饿怕了。
尽管因为宋宁的到来,他们后半程路走的安稳,并没有挨什么饿。
可是那种饥饿难耐的日子他们不想再经历一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