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看见,那必然全到了二房的肚子里。
苏氏以前再三忍让,总觉得只要她足够的乖顺,宋老太总有一天能看到她的好,能善待大房。
直到宋宁被卖掉的那天,苏氏才明白,有些人的心肠天生就是冷的捂不热,不管她在怎么委曲求全,那一家人都不把她的儿女当人看。
“没事,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宋宁倒是没有苏氏那么多的感慨,只是看在占用别人身体的份上,她会好好照顾这一家老小。
过了午时,村长就张罗着众人重新赶路,这几日遇到不少事情, 他们已经在这荒郊野岭耽搁了太久。
随着她们行礼逐渐变多,宋宁也不好意思将东西全部让宋珩和苏氏背着,主动的接过箩筐。
箩筐上盖了一层油布,从外面看不到里面,宋宁将所有的东西收进空间中,用的时候在拿出来。
减轻了不少的负担。
和之前匆匆逃难不同,这一次的启程每个人都容光焕发,好像浑身充满了力气,也许是终于吃饱了肚子,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希望。
队伍里,在没人提起去救王麻子的事情,就连他媳妇也不敢在闹了,安静的带着自家孩子跟在队伍里。
非亲非故的,谁也不会搭上自己的性命去救一个不相干的人,尤其是这人品行还不好。
众人不知疲倦的赶着路,一直走到太阳落山,才逐渐看到些流民的身影。
小孩子走不动了,哭闹着要家中长辈抱,大人们也是累了一天,连哄孩子的力气都没有,一个个面如菜色。
宋宁经过这几天的锻炼,身体素质提高了不少,现在走这点路已经完全能够适应了,但她还是随大流,和大家一起席地而坐。
张屠户找上村长,“咱们还要走多久才能到啊?”
村长眯着眼睛望着远方,“已经走出丹阳县的地界了,在有百十里应该就能走到临县了。”
他们今天遇到不少流民,可奇怪的是,这些流民都拖家带口的折返而行。
清河村有心打听,可这些人都防备心很高,还没等他们靠近就远远的躲开了。
宋宁想起假扮流民抢劫的那伙人,倒也不奇怪这些人的反应。
村长一脸的愁容,他们这一大村子人拖家带口的,一路上还死了那么多人,眼瞅着好不容易就要看到曙光了。
要是临近跟前,在出点什么变故,他这一把老骨头可真的是受不了了。
宋宁却不这么认为。
一个县城容纳居民是有限度的,如果放大量的流民进城,不但没有地方安置,相反还会引起暴乱和疫病。
很多城镇为了安稳,往往会拒绝这些流民落户。
临县和丹阳县的规模差不多,肯定是接收不了这么多的流民的。
宋宁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的在临县落户。
她在记忆中搜寻了很久,才在原主的记忆中找出丰州这个地方。
丰州是永安王的封地,地势和江南一带差不多,常年风调雨顺繁荣富饶。
据说在他手下有一支虎贲军,战无不胜攻无不克。
也正是因为永安王的这支军队,才能在这战乱横生的灾年中,保下丰州这么一片净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