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22 杨慎的使用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怎么看这句话?”

    杨慎在朱厚熜这边一直是侃侃而谈。

    32岁的杨慎,是真正的学富五车。加上出身很好,是真正的官宦世家。因此读过很多书,也在父祖身边学到过很多官场知识,知识面非常广。可是听到朱厚熜这句话,杨慎却是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因为不敢随便说。

    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”,这是宋史当中说王安石的。王安石此人是北宋改革家,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评价很高。但是在明朝的时候,王安石的评价一般。

    或者应该说,从南宋开始一直到清末,王安石的评价都不怎么样。是戊戌变法的时候,变法派为了他们变法的正当性,找出了王安石,然后吹捧王安石,才让王安石的地位陡然出现巨大变化。

    现在不少人都把王安石归结为“奸臣”行列,把北宋灭亡的责任推到王安石身上。不过杨慎考虑的不是王安石的评价问题,而是王安石推动的变法问题。

    朱厚熜是什么意思?

    朱厚熜也想要变法,要推行新政?

    杨慎不得不考虑。

    因为杨慎的老爹就是杨廷和,是现在的内阁首辅。目前杨廷和正在推行自己的新政,是不是朱厚熜这个新皇也认为明朝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?

    朱厚熜这是表明对于杨廷和目前推行政策的肯定?还是认为杨廷和推行的政策还是太保守,应该更加激进?

    这些事情杨慎都要考虑。

    看到杨慎第一时间没有说话,朱厚熜反而是笑着道:“杨师,朕最欣赏的是‘天变不足畏’这句话。”

    “臣愿聆听皇上的想法。”

    “朕看到这句话,先想起了的就是‘大禹治水’。天地运行,自有其规律,日食月蚀,也是自然现象,和皇帝、阁臣毫无关系。上古时期发生水患,若是君主或者宰辅失德发生的,那么君主或者宰辅改正就可以。怎么会发生十几年时间?难道说这十几年君主和宰辅都在失德?大禹治水,正好表明水患和这些没有关系。正因为如此,大禹才能够战胜水患,最终完成伟大功业。而且大禹治水发现其规律,完成了疏而不堵的策略。”

    杨慎仔细的思考朱厚熜说的话。

    和朱厚熜接触这段时间,杨慎明白新皇虽然年幼,但聪慧异常。没想到14周岁的小皇帝,竟然还能够从“天变不足畏”当中想到了“大禹治水”,还能够说出一番如此的话。

    不过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。

    因为皇权天赋,这是皇权能够高高在上的原因。如果皇帝自己否定皇权和天地之间的关系,那么皇权的神秘性、正当性都会受到危险。

    杨慎是大才子,对于这一点更熟悉。

    因此杨慎不敢回应这些话。

    “朕在安陆之时,粗略的翻过‘齐民要术’、‘梦溪笔谈’。这都是人们发现天地运行的规律,使用规律,为生活服务。如果我们能够准确的判断天地运行的规律,知道哪一年会有水患,哪一年会有旱灾,旱灾之后会有蝗灾,一旦我们能够掌握这个规律。那么对于我朝的农业,就会有巨大的推动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,会有具体规律吗?”

    “一定会有的。”

    朱厚熜点头。

    不过很快笑着道:“朕希望能有一个人,或者是一群人,可以发现这些规律,用在我朝方方面面。当然天地之道,玄虚难测,不谈也罢。朕今天说的,也只是随便聊聊。杨师,大明朝乃天朝上国,周围国家都受大明文化的影响。这是不是表明大明在文化上,完全凌驾于周围那些国家?”

    “皇上,可以这么说。”

    朱厚熜的思维太跳跃。

    杨慎都赶不上趟。

    刚刚还在谈论天地运行规律,突然之间又开始谈大明文化。朱厚熜都这么说了,杨慎还能怎么说。不说杨慎本人也认为大明文化是最好的文化。就算他不这么认为,在朱厚熜面前,他还能说大明文化并不先进,这不是找死吗?

    朱厚熜不找他麻烦,天下士子都会找他的麻烦。

    “那么孔圣人的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’该怎么理解?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