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13 袁宗皋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个是心慈手软的。

    “袁尚书,今本官来此,是为了大明江山。皇上聪慧,因此更需学习,才能成为一代明君。绝不能被一些佞人蒙蔽。袁尚书,你认为呢?”

    袁宗皋这一次没有反驳。

    说白了,袁宗皋和杨廷和都是一路人,都是读书人。他们的目的就是能够施展才华,把自己的学识用上,最后能够青史留名。后来东林党的“风声雨声读书声,声声入耳。家事国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。”,这个是真的描绘了这个年代读书人的想法。

    齐家治国平天下,这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。

    而读书人这种梦想,大部分都是寄托在了明君身上。袁宗皋也好,杨廷和也好,都期待朱厚熜成为一代明君。当然他们对于明君的定义,可能不太一样,但期待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杨廷和的意思,袁宗皋已经明白了。

    杨廷和这是担心朱厚熜和正德皇帝一样,宠信宦官,养出很多权阉。担心嘉靖朝,也出现正德皇帝在的时候那种大太监,折腾朝臣。所以才会找到了自己。

    “中堂大人的意思,本官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袁宗皋点头。

    对待宦官的问题上,袁宗皋和想法和杨廷和没有多少区别。都是认为必须要打击宦官。杨廷和担心朱厚熜宠信宦官,袁宗皋又何尝不担心。

    如果朱厚熜也放出一个大太监,这是整个朝臣的噩梦。

    不过虽然认同杨廷和对待宦官的看法,但袁宗皋还是再次强调道:“皇上虽年幼,然皇上聪慧,必然会成为大明中兴之君。皇上自小就胸有丘壑,因此需要朝臣说服皇上,而不是逼迫皇上。”

    “朝臣岂敢逼迫皇上。袁尚书,过虑了。”

    杨廷和明白袁宗皋说的是上次在行殿的事情。当时朱厚熜三次否决了礼部的礼仪状,但杨廷和他们却一点都不改,还是要朱厚熜以皇太子的身份继位。杨廷和明白,当时的事情已经得罪了新皇,包括眼前的新皇嫡系。

    其实杨廷和也不想这样。

    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,杨廷和岂能不明白。

    但该坚持的必须要坚持。明朝皇统因为不少大事情变得纷杂,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,自己当了皇帝。这是对于明朝皇统的一次颠覆。

    后来发生了土木之变,明代宗当了皇帝。可是后面又发生了夺门之变,明英宗复位。让明朝皇统再次出现了复杂的局面,甚至开始混乱。现在正德皇帝没有了子嗣,也没有亲兄弟,因此皇位落在了朱厚熜这里。

    如果不弄好皇统的继承问题,杨廷和最担心的就是藩王。

    朱元璋死了之后,朱棣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。之后虽然一直在打压藩王,但明朝的藩王之乱就没有中断过。正德朝的时候,藩王之变也不是一次两次。宁王之乱就在前年,杨廷和岂能不担忧。

    如果不解决皇统继承的问题,以后那些藩王是不是也可以随便当皇帝。反正皇统继承混乱,大家都是龙子龙孙,谁又能说坐在北京的就是正统。当然这只是杨廷和坚持皇统的其中一个原因,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掺杂在一起。

    “中堂大人,本官待会要去宫中谢恩,明白要如何做。”

    “袁尚书,事关天下安稳,吾在这里拜托了。魏彬绝对不能继续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。”

    “中堂大人,既然皇上决定了,不会以莫须有的罪名撤了魏彬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务,那么就不应该继续坚持。若中堂大人一定要让魏彬离开司礼监,完全可以从另外方面弹劾魏彬。吾相信魏彬身上的罪名,并不仅仅只有勾结钱宁、江彬这么一条。”

    袁宗皋摇头。

    杨廷和一直想要让袁宗皋进言,撤了魏彬。杨廷和相信,朱厚熜对于袁宗皋的话是听得进去的。魏彬和袁宗皋相比,在朱厚熜心目中的地位肯定完全不一样。

    但袁宗皋却是拒绝。

    袁宗皋道:“我会劝皇上,大事小事都要和大臣商量决定,一定要重视廷议、朝议。”

    “善。”

    杨廷和这才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明白袁宗皋是什么意思。只要皇帝勤政,那么司礼监就是摆设。司礼监的所谓批红权,本来就是皇帝太忙,所以让司礼监太监代为处理的。

    如果皇帝和大臣一起商量决定事情,那么司礼监的权力就没了。当然皇帝如果勤政,那么内阁的权力也会缩减大半。只不过杨廷和此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铲除宦官。

    只要袁宗皋和自己一样,都是要铲除宦官,那么杨廷和就很满意。对于现在的杨廷和来说,处理宦官是一等一的大事情。其他很多东西都能够往后放一放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