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意毕竟是补贴郭家,而不是与他们礼尚往来。
如此一来,她自然不能再让郭婶子回送他们一份价值相当的中秋节礼。
孟蓁略一思忖,“那咱就分成两次把这些东西送去郭家。中秋节的节礼等会儿我就送去隔壁,剩下的那些,就当是他们帮咱俩照看家里、做棉衣棉被,咱们给他们一家三口的谢礼。”
苏慎有不同意见,“你不是还要安置其他东西?郭家的中秋节礼还是我去送吧。”
孟蓁无所谓,“那成,那你现在就给郭婶子他们送过去呗。”
苏慎闻言,拿着两盒月饼、两条猪五花肉和二斤排骨就去了郭婶子家。
郭婶子一家才刚吃过晚饭,此时他们一家三口正待在院子里各做各事。
苏慎并没有进去郭家,在大门口把东西=递给郭杨,苏慎就又回了孟家给孟蓁帮忙。
次日一早,三人练过武,孟蓁就又带着自己的两个小跟班上山去了。
这次进山他们并没有走得太远,猎到足够数量的野鸡野兔,孟蓁就又带着他们去了清水河边。
三人用孟蓁提供的老办法网了些鱼,然后三小只就开始分头去送节礼。
苏慎赶着马车去了镇上,除了给老掌柜的一份节礼,孟蓁还临时给他带了一些自家院子里的酥梨、枣子、柿子,让他分给酒楼的账房、厨子、小二等人。
至于郭杨,这黑小子被孟蓁抓了壮丁,孟蓁去给里正家里送节礼,他不仅要帮着孟蓁拿东西,还要帮着孟蓁上树摘果子——毕竟孟蓁可是打算好了,要把自家出产的水果送一些给里正一家尝鲜的。
送完了给里正一家的那份节礼,孟蓁又让郭杨带她去了一趟郭二叔家。
她给郭二叔一家准备的东西并不算多,但临时摘了送来的果子却比送去里正家的还要多了一些。
郭二叔两口子万万没有想到,孟蓁和苏慎居然还会给他们一家送啥子的中秋节礼。
这两口子都是知恩图报的老实人,虽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,但在孟蓁离开之前,这两口子却还是把家里最最值钱的东西拿了出来作为回礼。
他们给了孟蓁一包红糖、一袋绿豆、一袋黄豆、一袋花生,除了红糖是郭二婶娘家姐姐送过来的,其他三样则全部都是郭杨的两个堂弟一颗一颗捡回来的。
郭家没有自己的田地,郭二叔每到农忙时节就会去给附近的地主做短工。
地主家的田,可没人会把地里的所有粮食,全都一粒不剩的帮着捡回地主家里。
于是那些收割过的、属于各位地主的肥沃田地,每到秋天就会有附近的小孩儿挎着篮子、提着布袋,一窝蜂似的跑去捡漏儿。
孩子们早出晚归的忙活一个秋天,能够捡回家里的谷穗、豆子、花生也不过就是百八十斤。
有那家境富裕、长辈们又心疼孩子的,家里孩子捡回来的这些粮食,长辈们基本都会留着慢慢做给孩子们吃。
至于家中长辈们比较吝啬,或者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,这些孩子们捡回来的“意外之财”,则基本也会被他们的爷奶爹娘拿去换些麦麸、糠皮之类更能填饱肚子、价钱却极其便宜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