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一行人到了安王府前的时候,安王按照规矩拱手延请洛青菱,二人一块儿进了安王府。跨火盆之类的事情便无需提了,成亲这种事情不论是在哪儿,那都是一顿的折腾。
进了安王府里之后,有引赞和通赞二人站在一边,燃烛,焚香,鸣爆竹,奏乐。乐毕,礼生诵唱了起来:“香烟缥缈,灯烛辉煌,新郎新娘齐登花堂。”两个人一块儿去拜了祖先,再进了屋子跪拜圣上和洛庄妃。
因为今儿是安王成亲,所以圣上亲自带着洛庄妃过来了,而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能来的基本上全来了。热闹归热闹,可是也没有多少人大声喧哗,倒是显得安静的很。
礼生高唱:“一拜天地。”
二人依次跪下,洛青菱被那红盖头遮着,什么都看不清,全都依仗着身边的喜娘才能不成个睁眼瞎。
“二拜高堂。”
洛青菱懵懵懂懂的被喜娘扶着转身,心知圣上和洛庄妃都坐在上头,还摆了皇后的牌位。可是大抵是因为有一方红盖头盖着,洛青菱倒并没觉得有多么的惊慌,心里头异常的平静。
到了如今,那种荒唐的感觉并没有消退,就好像是踩在棉花上头不着地一般。
“夫妻对拜。”
两个人手持红绸,洛青菱被喜娘扶着,被红盖头遮着,瞧不见安王的表情。不过洛青菱可以想得出来,安王此时面上必然仍然是带着他如往常一般的微笑,温柔又体贴的样子。
在对拜完了之后,就轮到吃寿面,圣上和洛庄妃朝南坐,已故皇后也虚设了盅筷,安王和洛青菱则跪着敬酒。
礼毕之后,安王手持红绸牵带着洛青菱,身边有两个礼官手持一对花烛,带着两个新人进了洞房。
在喜堂通往洞房的一路上,便有伴送童子赶忙依次在地上铺了五只麻袋,喜娘扶着洛青菱踏在麻袋上头进门,传递着麻袋铺路。新郎新娘鞋不沾地,只能踏在麻袋上行走,五只麻袋由伴送童子从后到前,递相传接。
这个东西是有讲究的,麻袋依次称为“传代”,而用五只袋,便寓意着“五子登科”。而因为麻袋是棕做的,所以这仪式便有了“传宗接代”的美称。
前代有诗云:“青衣转毡褥,锦绣一条斜”,讲的正是这种习俗,可见此俗已经盛行许久了。只是在当时用毡而未用袋,因为“毡”与“传”同音,其用意都是希望子孙绵延。
入了洞房之后,便需要坐床了。洞房坐床男东女西,传说中新娘坐床面积多,便意味着新郎官婚后怕妻室;而若是新郎坐得多,则预示着婚后新娘怕丈夫,所以两个人互不谦让,要紧靠而坐。
只是洛青菱感觉到身边紧紧挨着的安王,心里面颇有一些不自在,微微的挪动了身子,稍许让开了一些缝隙。
在一边则有撤帐人帮忙撤帐,撒帐需由掌礼或男女双全的有福之人撒,她们手执金银盘,将盛于盘内的金银钱、花钱和瓜子、花生等杂果一把把地抛撒于喜床周围,也有撒到新房四角和客人面前的,这便是俗称的“撤帐”。这撤帐不仅是抛撒这些,还有所谓的《撤帐歌》。
几个撤帐人一边撒一边唱了起来:“撤帐东来撤过东,夫妻双方多和睦;撤帐西来撤过西,夫妻交拜两和合;撤帐南来撒过南,人丁兴旺子孙多;撒帐北来撤过北,生下孩童似贵客。”
在坐床了之后,喜娘笑眯眯的递过了一根秤杆,安王接过了秤杆之后微微愣了一下,在屋子里所有人期待的眼神里,用秤杆把洛青菱的红盖头给掀了起来。
喜娘在一边拍掌欢笑,说出了一溜儿的吉祥话,一边递过来一碗饺子。
两个人一人一碗,洛青菱心中发苦,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,知道这些饺子都是生的,而且都必须要吃完。在洛青菱吃的时候,那几个喜娘都盯上了她,笑眯眯的在一边问道:“新娘子,这饺子是生的还是熟的?”
听到那喜娘的问话,洛青菱觉得自己无奈的很。尤其是听到安王在一边似乎是在轻声闷笑的声音,她就愈发的无奈了起来。
好半晌,她才吐出了那几个喜娘想要的答案,“生的。”
听到洛青菱的声音,安王在一边闷笑得愈发的厉害起来了,差点把碗中的饺子给喷了出来。
那闷笑的声音听在洛青菱的耳中是嗤笑,但是听在几个喜娘耳中,便是代表着这一对小夫妻的关系不错。所以这几个喜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