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之后,就转身离去,老人看见了这份情报,先是皱眉,然后是爽朗大笑起来。
老人说道:“不是个什么好消息,当然这是对我来说。
对你来说,是个好消息,陛下在得到暗报之后,让兵部发公文,允许你调动天水郡所有兵马。
看来你的想法和陛下的想法不谋而合了,陛下为你省了不少事,你也让陛下省了不少心。
老夫给陛下修书一封,别的不说,定要参这两个家伙一个‘延误军情,不作为’的罪。”
“看来陛下的消息也很是活络。”司徒霏说。
林晓摇了摇头,“这消息应该不是从正经途径来的。凡是边境的消息,老夫这边多少会知道一些。”
西北边境的消息,都是由他这边传播出去的。
这个消息他不知道,说明是从匈奴那边来的,至少也是皇帝自己的内线。
不然他也不会说这个消息不是从正经手段来的,皇帝身边的那些谍子,可没有几个恭良之辈。
司徒霏也知道那些在大郑说是秘闻,却不是秘闻的隐晦之事,只是一开始没往这方面去想。
经过林晓这么一提醒,他就知道这件事情是怎么来的,所以他那句话其实不是恭维,更多的是一种不能够表现出来的埋怨。
林晓知道他的意思,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,不过这件事情不能够明说出来,他说道:“陛下的耳目四通八达,你我还是尽力行事吧。”
两个人不再说这件事情,而是开始讨论起兵马的调动,说了几句,司徒霏就把调动兵马这件事情交给林晓,自己去往西北军在这里的那座大营。
……
两个少年在一起,自然是谈天说地,无所不聊。
其实没有多长时间没有见过面,只是一个觉得自己经历了很多变故,想要找一个人诉说。而一个知道另外一个到底经历了什么,愿意倾听。
世上最单纯的友情起点,其实莫过于如此,一个愿意讲,一个愿意听。
许平生说了很多,自己第一次骑马的时候虽然没说害怕,但是心里紧张的要命。
比如自己第一次离开大军的防线,去往西边,第一遇见匈奴,第一次杀人等等。
有些内容很不一般,有些内容寡淡无味,司徒殿每一句都在认真的听,还时不时问了几句有关的话。
司徒殿起得很早,他每天上午都是要去那边刻碑的。这里的碑其实不多,二十万座,和这些年死掉的西北军士兵比起来,也就只有八成。
那些石材不是宝贵的石材不假,但是很坚固,像司徒殿这种能够在半年时间之内,就自己出手刻碑的,几十年来也就他一个人而已。
很多三十多岁的师傅,都只能够帮助那种年纪大些的老师傅刻石碑。
除了司徒殿自己的底子好之外,也和他以前有过刻印章的体验有关。
当年作为文青,他可是学过很多技艺的,现在看来,多少还是有点用的。
许平生闲着没事,就跟着司徒殿上了山,只不过司徒殿没让他跟在身边,他跟在司徒殿身边的话,司徒殿怕他话多,干扰自己刻碑。
刻碑很累,他需要先核对好那个人的墓志铭,很多人的墓志铭都很简单,就需要刻碑人按照他们的生平,为他们撰写一段墓志铭。
然后规划好那些文字,在上面用刻刀浅浅地刻好初步的文字。
然后用规整的大郑官方字体,在上面描边,最后在上面刻下文字,因为石材质地比较坚硬,每一笔都需要刻上好几十下。
刻完之后还需要把那些文字留下的磨平,最后用朱砂在描红上面的文字。
描红结束之后,还需要在里面填满蜂蜡,最后再找力士,把那些石碑立到那些衣冠冢里面。
石碑只有半人高,可是分量却是十足的,司徒殿试过搬起它,很困难。
司徒殿自以为很熟练了,可是每一天最多也就只能够刻好两块碑,而很多刻碑人,一天就只能够刻好一块石碑。
一上午的时间,司徒殿都没有离开过这里,在刻完的时候,他远远地朝着那边祭拜了一下。
那些人的生平或许平淡,可他们死在战场上,是一件荡气回肠的事情。
司徒殿下山的时候,走过一座座墓碑,长风拂过他的身上,拂过那些墓碑,拂过这片土地。
少年抬头看向远处,天青日白,清风远山,很不错的景色他想,那些死在异乡的游子,会借着这些风,跨过万水千山,回到故乡的。
刻碑人说过一些老话,风起时,那些英灵都会回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