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承恩,你说是不是有人在偷朕的银子?”奥雅妮走了,带着满满的收获又去慈宁宫里找皇后占便宜去了。可洪涛躺在沙发上却怎么也睡不着,半晌过后突然蹦出一句。
“万岁爷,奴婢失察,罪该万死。”结果这句话让坐在马凳上打盹儿的王承恩顿时困意全无,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,本来就不浑厚的嗓音里已经有了哭音儿。
皇帝并不贪财,也不吝啬,但对贪墨、浪费恨之入骨。办事不力只要有合理说辞,就不会受到太重惩罚,可谁要是沾上了这两样,那就离城楼上的木杆子不远了。
作为皇帝的内当家,还统领着蹴鞠队和壁虎,各地皇庄产业的账目都攥在自己手里。现在银子不够花了,还没发现有人动手脚,而是被皇帝先指出来了,这份罪责很难洗脱。
“那你说为何朕弄来那么多银子,却总是不够花呢?”
“……是朝臣们办事不力,军备、赈灾、修路全靠万岁爷用内帑补贴,自然有照顾不到的地方。”王承恩想了想,还是没觉得有人敢对内帑动手脚。
“嗯,这话说得有水平,朕爱听。去吧,你也睡会儿,吃晚饭的时候再来。哦对,派到奥雅妮身边的人应该也回来了,差人找她把这段时间在吕宋的记录拿回来。”
洪涛并不是怀疑有人动了内帑,有蹴鞠队和御马监两个体系协助,所有牵扯到皇室的收入支出都有明细账目,虚报一些有可能,大笔挪用很难。
他只是感叹做事太难,又找不到人诉说,只好拿王承恩磨牙。同时也没忘了查一查奥雅妮,放心是不可能的,顶多做到在监控下有限度的不怀疑。
真是孤家寡人,而且这种状态随着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还会越来越严重,没有任何办法能缓解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。
景阳十三年(1617)的下半年对于大明百姓来讲还是比较平静的。边关没有发生战事,朝廷也没大规模征召劳役。
年初发生在北直隶、山东、南直隶部分州县的漕军暴乱,在海军总督王昇的大刀阔斧之下很快就被扑灭了。虽然死了不少人,却没有蔓延到其它省份。
古代老百姓对于民间骚乱一向不太关心,或者说消息很闭塞,只要不干扰到自己的生活,顶多会在茶余饭后聊两句,甚至连知道都不太容易。
但到了8月份,《半月谈》与《商报》几乎同时刊登出来的一则文章,却引发了民间层面的热议。文章的名字叫《何为债券?》,署名为江湖百晓生。
债券?这个名字对大明百姓来讲确实很陌生。可是让这位江湖百晓生一解释,马上就茅塞顿开了。债券,顾名思义,就是借债的凭证,俗称借条。
可是这两家大明最大,也是唯二可以在两京十三省发行的全国性报纸,为什么要在寸纸寸金的头版上讨论这么简单的话题呢?别急,只要耐心把文章看完,答案就跃然纸面了。原来是大明最大的钱庄,日月银行要发行债券。
对于这家银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